2015年5月5日 星期二

示弱,也是種表達

作者:陳盈君

未來四週,工作強化的辦公室內多了四位實習生,這幾天的重點,是帶著他們熟悉環境與個案建立關係,免不了要跟個案閒聊一下。

(個案是60歲的阿姨)
個案:你們年輕人為什麼對父母講話都很兇啊?
學生:恩...還好吧...不知道耶...
個案:我兒子之前跟我講話都超兇的!
學生:恩~是喔~
個案:不過後來有比較好了。

學生:為什麼啊?
個案:因為我自己氣了很久,可是,後來想想,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。所以,我就轉換了態度,跟他說:『兒子啊,以前你小時候不懂的時候問媽媽,媽媽都輕聲細語,現在你長大了,媽媽不懂問你,你怎麼這麼兇啊?』我兒子聽完之後,沈默幾秒鐘後,就笑笑地說:『大美女~不要生氣,請問您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呀?』
(眾人哈哈大笑)

辦公室多了新人,也多了新氣息,互相激盪下,也聽到個案更多的人生智慧。

這讓我想到帶過一位自閉症的孩子,能力沒有很差,可以感覺到他本性的調皮,可以做的到的事情卻總是分心。

一開始,我會扳起臉孔,嚴肅地跟他說話,後來甚至也會拿棍子在旁邊嚇唬他,嚇唬的方法有效果,不過只能維持三分鐘,一個活動都要斷斷續續地才能完成,我在旁邊嚇唬他也嚇唬到我很累了。

後來,我轉念想試試哀兵政策,當他又開始分心,跑到其他地方搗蛋的時候,我就拉著他的手,一臉哀苦地跟他說:「怎麼辦?你不好好完成活動,陳老師要哭了啦!」然後,再假哭兩聲,他的表情突然有心軟的感覺。

「你去把活動完成好嗎?不然,陳老師真的要難過地要哭哭囉!」
「好!」他果斷地回答著。
不過基於他前面分心的經驗,我心裡也還在半信半疑,這次他真的能一次不中斷地完成嗎?
結果,他真的辦到了!原來,我不用花這麼多力氣嚇唬他,輕輕跟他說幾句話就好了。

圖片來源:http://ppt.cc/CwdGB


在孩子的能力範圍內,給予適度的空間

有了這樣驚人的轉變之後,我開始反省我自己對他的態度,可能是我太囉唆了,可能是我使用太命令式的語句了,所以,讓他想反抗。當我轉變態度、開始示弱時,也讓他開始正視完成活動的必要性。

父母常常會說:「我知道他都做的到,但是他就是不用心、不認真。」然後,就開始對孩子耳提面命。其實,孩子也知道自己的耐受程度在哪裡,就是差在一個「感覺」的問題。「讓我感覺爽,我就會做!」這個原理,甚至到了難以捉摸的青少年期也適用,可是,對於父母的難處是:要父母做到什麼程度,兒女才會覺得爽呢?

坦誠的表達、開放的做法

父母,對於「放手」這件事,總是充滿著恐懼與不安,「他可能會受傷啊~可能會失敗啊~可能會……」這類的負面想法不斷地在父母的腦海中盤旋。可是,當你們的親子關係試到沒有辦法的時候,請試試看「放手,相信他吧!」。「放手」,不代表不聞不問,而是告訴他「我很擔心你,但是,我願意讓你用你的方法去試試」。誠實地告訴孩子你的心情之後再放手,說不定,會有讓你意想不到的結果。